依照疼痛部位鑑別可以參考:

-->膝蓋痛的簡易鑑別<--

成人膝蓋痛, 本文是主要著重在依照"病史"的鑑別流程

1. 急性重大外傷:

其實急性重大外傷造成的膝蓋痛大家比較不會有困惑, 例如車禍膝蓋痛, 一定就是送去醫院簡查是否有骨折或其它創傷性的問題。

2. 低強度外傷:

這種類型的外傷造成的膝蓋痛則容易被大家忘記它的原由。因為有時只是一時的輕微撞到, 扭到, 一時不會太在意, 導致沒有什麼"記憶點", 後來只會覺得膝蓋是不明原因的疼痛...

依照疼痛位置, 可以做些鑑別:

  • 整個膝蓋痛或是覺得膝蓋穩定度怪怪的: 前十字韌帶損傷, 軟骨損傷, 關節內面的骨折, 後十字韌帶損傷
  • 內側膝蓋痛:內側副韌帶損傷, 內側半月板損傷
  • 前側膝蓋痛:臏骨移位, 不穩定, 臏骨韌帶裂傷, 股四頭股韌帶裂傷
  • 外側膝蓋痛:外側半月板損傷, 後外側角損傷(posterolateral corner, PLC), 臏骨移位, 不穩定, 外側副韌帶損傷
  • 後側膝蓋痛:膝關節過度伸展(hyperextension injury)引起的相關傷害, 例如膝後囊裂傷, 後十字韌帶損傷, 膝關節脫臼

3. 非外傷性膝蓋痛

這個部份其實滿複雜, 可以再先由是否有膝關節積水再進一步區分:

有積水:

  • 如果會因為活動而加劇, 可能以膝骨軟體問題為主, 或是退化性關節炎的急性發炎;
  • 如果疼痛不會因為活動或休息而加劇或減輕, 那可能是: 痛風(或其它結晶沈澱引起的關節發炎), 膝關節感染, 風濕免疫相關的關節炎(例如: 類風濕性關節炎, 乾癬性關節炎, 僵直性脊椎炎...等)

沒有積水:

大部份也是依照痛點來做鑑別:

  • 前側有明確的局部痛點:髕骨韌帶或股四頭肌韌帶的病變, Hoffa' Fat Pad 症(膝關節前側脂肪墊症候群), Plica syndrome(膝關節皺褶症候群, 例如:內側皺襞引起的膝蓋痛-膝蓋內側疼痛) ,滑囊發炎, 奧斯戈德氏病(Osgood-Schlatter Disease, 小朋友其實比較常見), Slinding-Larsen Johnsson氏疾病, 跳躍者膝病變(Jumper's Knee),
  • 沒有明確的局部痛點:髕骨軟化, 髕骨股骨綜合症, 退化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慢性髕骨關節脫臼, 髖關節的牽引痛, 缺血性病變, 髕骨壓力性骨折
  • 內側膝蓋痛:退化性內側半月板破裂, 鵝足肌腱炎/滑囊炎, 退化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隱神經嵌制(Saphaneous nerve entrapment)
  • 外側膝蓋痛: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ITBS),  退化性外側半月板破裂, 退化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 後側膝蓋痛:貝克氏囊腫(Baker's cyst), 膕窩肌腱病變, 膕動脈瘤, 膝窩動脈嵌制症候群(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膝蓋痛
    全站熱搜

    ssa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