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控制的原則其實會根據全世界的研究報告, 經由專家匯整後, 不斷地在做更新,
所以, 患者們千萬別固執於"我以前都這樣用, 用得好好的"而不願意做更動。
首先, 大家要知道的是, 血糖對血管來說, 它就是一種化學物質, 就像喝飲料有人愛喝全糖, 有人愛喝半糠, 有人愛喝微糖, 血管也有它最喜歡糖份濃度, 一旦我們血液裡的糖份濃度超過血管喜歡的範圍, 雖然不會感受到什麼不舒服, 但是其實對血管就已經開始會產生傷害。
以中年人的糖尿病控制來說, 應該是要快速將血糖控制到理想範圍內, 而不是"慢慢調整", 因為血管在"慢慢調整"的過程中, 也是不斷地被高濃度的糖份傷害:
如果故事是這樣發展, 都不是我們樂見的。簡單的說, 我們"餵"給血管的糖份, 應該就是要血管喜歡的濃度, 才不會長期下來造成血管的傷害。
而"胰島素"其實是用來快速控制血糖的好方法,
有人會說,
"胰島素不是要吃藥沒效了才用的嗎?"
"我不要打胰島素, 因為一打就要一直打下去了!"
"我有這麼嚴重需要到打胰島素嗎?"
...
各式各樣的疑問, 其實都只是坊間流傳的錯誤觀念。
來看看2015年的糖尿病治療原則,
除了第一線用藥的Metformin以外,
其實在第二種藥物的選擇上, 就已經可以開始使用胰島素了,
如果第二種藥沒有使用胰島素, 第三種藥還是可以選擇使用胰島素,
在這些時期, 其實都是口服藥物和胰島素都可以做選擇的,
並不是"很嚴重才可以開始用胰島素",
而且在這個時期, 如果胰島素暫時不想打了, 要換成口服糖尿病藥物也都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 也可以口服糖尿病藥物加上胰島素一起治療, 例如早上打一針胰島素, 晚上吃口服血糖藥的Metformin.
打個比方:
胰島素就像是吸管, 細胞需要攝取血管中的糖份需要插上吸管才吸得到, 而胰臟就是製造吸管的工廠, 胰臟裡的beta細胞就像是工廠裡的工人。
(真正的機轉更複雜, 以吸管比喻只是為了容易理解)
所謂的"糖尿病"就是指血管裡有太多的血糖,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基本上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胰臟或胰島細胞被破壞了, 這就像吸管工廠或工廠裡的工人都被毁滅了, 生產不出胰島素釋放至血液中, 細胞無法攝取血糖, 所以血糖就完全留在血液裡了。
第二種是產能下降, 雖然生產得出來, 但是不夠多;
第三種是雖然有生產出來, 數量也夠, 但是細胞卻拿不到;
可以參考youtube上的動畫:
所以,
在治療的藥物上, 就有許多不同的作用原理, 包括:
1. 胰島素注射: 既然生產不夠, 那就直接找外援, 工廠產能不足, 或工廠被毁了, 那就直接"進口"就好了;
2. 增加腸胰島素: 主要工廠生產不夠, 那就增加其它生產類似產品的工廠的產量;
3. 增加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就是讓督促細胞去拿吸管來吸糖;
4. 增加胰島素的分泌: 工廠產能不足, 就鞭策它, 叫它多生產一些出來; 一個人當兩個人用, 榨出每個工人的潛力。不過這種方式會有"過勞死"的風險, 也就是可能會導致胰島細胞的提早死亡。
5. 減少糖份被丟進血液裡;
6. 增加糖份被排出去;
其實, 如果從原理來看, 胰島素也確實是個乾脆有效的方法, 但是很遺憾的是, 許多患者在用的藥物卻是第4種, 不斷地壓榨工人, 強迫造出更多的胰島素...
另一個問題是, 血糖到底要控制到多低?
如果我們以糖化血色素(HbA1c) 7%為中心, 其實就是老人家, 餘命不長的人, 就不需要控制得太嚴格, 可以控制在7%以上, 但是反之, 如果是年輕人, 壯年, 餘命還很長, 還有大半人生要活, 那就必需要嚴格控制血糖才對。
而且其實大部份的年輕人或壯年人, 神智清楚, 判斷能力佳, 反應快, 對於應付"嚴格控制血糖"所可能產生的過低血糖的狀況也比較能即時反應。
所以, 假如是一位40來歲神智清楚反應靈敏的患者, 平時將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g/dl以下, 是一點也不為過。
回到胰島素的問題,
其實要將血糖控制好, 最好的治療工具就是直接注射胰島素了。
以往大家恐懼的除了怕"胰島素一旦打了就要一直打下去"以外, 要抽藥, 要自己打自己, 都是充滿著恐懼。
但是, 其實現在的胰島素都已經做得很容易"上手"了,
外觀長像就像一支筆, 劑量的調整也是轉一下就搞定:
(以novopen3為例)
"筆蓋"打開, 將小針套在上面, 然後在筆的後面把劑量調整好, 就可以打了, 很方便。
如果不想一天打很多次, 也有"長效型"的, 一天只需打一次或兩次就可以, 或者像開頭時講的, 早上打針, 晚上吃藥, 很輕鬆就能取代一大堆血糖藥。
除了長效型, 當然也有速效型的, 很適合三餐不穩定, 有時大魚大肉, 有時又超清淡飲食的那種人, 可以根據每次的用餐結構來決定要打多少的劑量XD
總之, 糖尿病是一輩子的問題, 如果在疾病初期無法用"生活習慣控制"來克服的人, 就應該早點面對現實, 趕快將血糖控制在最佳的範圍內, 如果不怕打針, 懂得處理低血糖問題, 也可以儘快開始使用胰島素注射, 不旦可以為生活帶來最佳的便利性, 也可以將血管傷害控制到最小。
其它有關糖尿病的文章:
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中風機率也較正常人高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不需要刻意不吃蛋 糖尿病藥物(pioglitazone)可能可以降低失智風險 關於大部份慢性病常見的誤解 減肥手術治療糖尿病 第一線使用SU類降血糖藥較使用metformin者死亡率較高 服用某些statin降血脂藥物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糖尿病藥物的降血糖效果與體重變化關聯 體重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較高 糖尿病用藥的第二順位之爭(GLP-1 VS sulfonylurea) 第二型糖尿病口服藥物準則 糖尿病控制愈差愈有可能洗腎 糖尿病新藥 Dapagliflozin
本文作者為台中市大容診所 張健淵醫師 轉載請註明出處, 謝謝!
04-23288521 台中市南屯區大容東街14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