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鼻息肉(nasal polyps)

nasalpolyps  

今天, 來談談鼻息肉(鼻息肉)好了, 畢竟它在過敏性鼻炎, 或其它非過敏性鼻炎的患者身上還不算少見。但是卻到現在仍然很容易被民眾誤認的問題。

由上圖可以看到其實從鼻孔看進去, 左側圖可見到腫脹的下鼻甲, 但是坊間的一些密醫卻老是喜歡稱呼它為鼻息肉, 而誤導民眾, 

事實上, 上圖右側的那塊有點半透明的東西, 才是真正的"鼻息肉", 而它也不一定是呈現這個樣子, 但無論如何, 鼻甲絕對不是鼻息肉。

文章標籤

ssa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益生菌發揮作用的原理是什麼?

很多人都聽過益生菌, 也可能有吃過益生菌, 甚至也說得出益生菌的一些"功效", 但是你知道益生菌是怎麼發揮他們的作用的嗎?

益生菌(probiotics),定義為單一或混合菌株,經由食用後,可於腸內正常菌落中存活,不具致病性,並可促進健康及腸道菌落的平衡。

目前較常使用的益生菌有Lactobacillus 與 Bifidobacterium 兩大類, 不過實際上當然不止這兩類, 其它還有許多菌種也陸續被使用。

益生菌目前已經發現根據不同的方式改善人們的健康情形, 其作用機轉也是相當的多樣化, 而當中有些特定的功能也是只有特定的菌種才有, 甚至於很多菌種是只有對特定的"某些人"的身體狀況才能發揮功效。

文章標籤

ssa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多囊卵巢症候群算是個經常會被字面含意所誤解的病症, 不過會被取了這個名字其實有它的歷史淵源, 最當初是因為針對有多毛, 或月經不規則的婦女(經常是肥胖的女性), 診斷為Stein-Leventhal症候群,  這個症候群可以經由手術切除部份的卵巢(wedge resection)來得到治療的效果, 因此, 想當然爾, 卵巢就被當成了罪魁禍首, 於是乎研究又發現這群患者在超音波檢查時經常發現有許多應該要被排出的卵卻因為沒有成功的從濾泡破出, 而累積在卵巢中, 看起來就會形成很多囊泡地在卵巢中, 於是乎, 它又被改稱做現代所謂的"多囊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  到目前為止, 似乎針對這個問題已經得到解達了...但事實上不然, 許多有這個問題的患者, 竟然發現並沒有所謂"多囊卵巢"的現像, 所以...雖然這個名稱已經形成, 但是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與研究發展, 已經發現更深層的病因...

內分泌出了問題

現代許多人深受"糖尿病"所苦, 但是單單一個血糖為什麼會在體內不正常的升高問題, 已經讓當今許多優秀的科學家傷透了腦筋。這和這次的主題"多囊卵巢症候群"有什麼關係呢??截至目前為止, 研究仍不斷的在進行中, 但已有許多學者發現多囊卵巢症候群在分子生物學的發源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也就是進而引發的"胰島素抗性"問題(1). 多囊卵巢症候群的胰島素抗性問題和一種由脂肪細胞所分泌的adiponectin荷爾蒙有關, 原本它是用以調節脂肪的代謝和血糖的高低, 而研究發現, 有多囊卵巢症候群的女生(無論是瘦子或肥胖的), 她們體內的adiponectin荷爾蒙都比正常人來得少。

     此外, 目前的理論是認為多囊卵巢症候群的女性們月經不正常(無排卵)和體內雄性素過高的現像(多毛, 粉刺/面皰, 鬍子...等), 可能是因為腦垂體前葉分泌的促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過度刺激卵巢的泡膜細胞(ovarian theca cell), 因而過度促進了泡膜細胞分泌雄性素(testosterone, androstenedione)。又相對促黃體生成素而言, 促瀘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 FSH)顯得較少, 就無法提供足夠的刺激去讓卵巢粒膜細胞(ovarian granulosa cells)將雄性素轉化為雌激素, 如下圖:

ssa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研究結論真的是跌破大家眼鏡, 

VISUEL JAMA  

這篇研究報告發現診斷第二型糖尿病時, 若患者體重是正常的, 死亡率將高於那些診斷時肥胖的...

研究報告刊載於 August 8, 2012,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著名的醫學雜誌JAMA, 而不是名不見經撰的英國小報,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309174

文章標籤

ssa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像也該趕流行寫一些衛教文章才對。

談談腸病毒吧!

 

腸病毒其實是一大群病毒的統稱, 例如小兒麻痺病毒, 克沙奇病毒, ECHO virus(翻譯應該是人類腸道孤兒病毒吧?, 也有直接音譯為伊科病毒) , 因為它們可以經由糞口傳染, 所以統稱為腸病毒。由於世界各地不斷的發現各式各樣的腸病毒, 互相發表, 後來又發現有的以為不同的型, 其實是同一型.....所以, 最後一種就是所謂的腸病毒71型。(更後面一型是腸病毒72型也就是A型肝炎病毒, 但是經常沒被算進去), 所以總結就是23型A型克沙奇病毒、6型B型克沙奇病毒、3型小兒麻痺病毒、30型伊科(echo)病毒與最後發現的第68到71型腸病毒。(from 台大醫院小兒部李秉穎醫師)

根據台灣疾管局歷年監測資料顯示:

文章標籤

ssa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肥胖產生的問題相當的多, 

所以針對肥胖和疾病的關聯性的文章其實也很多, 

 一直以來, "少吃多運動"都是不二法門, 

但是, 少吃 VS. 多運動 VS.少吃+多運動, 三種方式的比較, 又是哪種方式成效較佳呢?

 

文章標籤

ssa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根據國健局版本, 成人(20歲以上)代謝症候群之判定標準(2007 台灣):

代謝症候群主要由於近年來科技及醫療的發達,人口的老化,人民生活習慣多趨向於缺乏運動、高脂等不當飲食、肥胖等因素所致。

以下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可判定之。 

  1. 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cm、女性≧80cm)。 
  2. 高血壓:收縮血壓(SBP)≧130mmHg/舒張血壓(DBP)≧85mmHg。 
  3. 高血糖:空腹血糖值(FG)≧100mg/dl。 
  4. 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5. 高三酸甘油酯(TG)≧150mg/dl。 

(其中血壓(BP)、空腹血糖值(FG)等2危險因子之判定,包括依醫師處方使用降血壓或降血糖等藥品(中、草藥除外),導致血壓或血糖檢驗值正常者。 )

代謝症候群主要是和心血管疾病有高度相關性, 以往的治療除了生活上的控制以外, 藥物的部份還是以降血壓, 降血脂肪, 及降血糖的為主。

文章標籤

ssa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症的免疫療法(anti-PD-1, anti-PD-L1)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200690?t=abstract

抗PD1治療對晚期癌症的客觀反應率(Objective responses to anti-PD1 therapy in advanced cancer)

 

前一陣子剛好和高雄長庚醫院腫瘤科名醫 蘇祐立醫師 聊到現今的癌症治療, 

蘇醫師近期內參與多項國外臨床大會發現, 現今爆紅的癌症標靶治療的時代應該也快要被免疫抗癌治療所取代, 

文章標籤

ssa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old_man_smoking  


以前偶爾會聽到有些人說, 年紀都這麼大了, 抽菸就給他抽吧…


 

文章標籤

ssa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也會導致中風機率增加

 June 16, 2012 發表在BMJ期刊的報導, 

什麼是糖尿病前期呢?也就是好像有符合部份的糖尿病定義, 但又不是完全符合, 血糖高也是高一些, 比正常人高, 但是又沒有到達診斷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算是個灰色地帶。一般來說, 就是分成兩類, 
一類是"空腹血糖異常(Impaired fasting glycaemia)", 另一類是"葡萄糖耐受不良(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空腹血糖異常(Impaired fasting glycaemia)有兩種定義, 
  • 世界衛生組織WHO: 空腹血糖值 110 mg/dL ~ 125 mg/dL
  • 美國糖尿病學會ADA: 空腹血糖值 100 mg/dL~ 125 mg/dL

文章標籤

ssa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脈雷射(ILIB)這東西雖然在貴婦圈早就紅透半邊天了, 由於療程的價格慢慢的平民化, 所以接受這種療法的人才開始愈來愈多, 

不過對於很多患者來說, 它依然是個很新鮮的東西;

有關低能量靜脈雷射的介紹可以參考: 低能量靜脈雷射(ILIB)介紹

 

對於整個療程到底是怎麼操作的, 很多人還是不了解而會感到害怕, 

文章標籤

ssa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上一篇文章(第二型糖尿病口服藥物準則)有提到, 第二型糖尿病的除了初始用藥比較明確是先用Metformin, 第二個要加上去的藥物一直還未有定論, 目前還是以醫師的判斷為準。

然而, 許多研究依然在進行中, 以期望能找到一個最佳的第二順位藥物。2012年六月刊登於國際最富盛名的醫學期刊Lancet的這篇文章, 比較了Exenatide(GLP-1類)  和 glimepiride(sulfonylureas類), 是誰加在Metformin上做為第二順位的藥物, 可以有較佳的防止糖尿病惡化的效果。The Lancet, Volume 379, Issue 9833, Pages 2270 - 2278, 16 June 2012

統計資料的範圍遍及14個國家的128個醫學中心, 時間範圍介於2006年9月至2011年3月, 年齡介於18歲至85歲的糖尿病患者。藥物劑量為: exenatide一天二次, glimepride一天一次.

統計結果, 加上第二個糖尿病用藥後, 

仍然持續惡化的比例為Exenatide 41%, glimepiride 54%(p=0·002, 持續惡化的定義為治療3個月後糖化血色素大於9% 或是六個月內二次測量都大於7%)

文章標籤

ssa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